全國科普日臨近,9日,武昌區主要領導在中國船舶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看望了黃旭華院士,同時,感謝他近期為武昌區科普事業發展捐贈的50萬元。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黃旭華院士已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終身成就獎、潮汕星河成就獎等各級各類獎項獎金累計捐贈出近2000萬元。
黃旭華長期從事核潛艇研制工作,他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創始人之一,為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2020年1月,黃旭華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800萬元。
陪同黃旭華一起去北京領獎的七一九所工作人員劉軍青回憶,領完獎回武漢的路上,黃老就開始考慮這筆獎金該如何更好地使用。
黃旭華說:“核潛艇是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全國2000多個科研院所、工廠和高校大協作的結果,榮譽屬于大家。飲水思源,這筆錢應該回報社會?!?/p>
去年夏天的一日,劉軍青突然收到黃老給她的一張清單,黃旭華親筆列明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捐贈的單位和數目。黃旭華說:“獎金的使用大致分三個方向,捐贈給科研、教育、科普事業?!?/p>
據了解,七一九所將設立以黃旭華命名的基金,用于獎勵在核潛艇研制工程中取得成果的突破性技術。黃旭華還給自己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桂林中學等捐款或設立基金,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為支持科普事業,黃旭華向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科協分別捐款。7月29日,“武漢科普發展公益基金”成立,黃旭華捐款100萬元。
黃旭華已經95歲高齡,但他思維清晰、身體康健。黃老閑不下來,他每周拄著拐杖也要到辦公室去,整理自己的科研資料。黃旭華說:“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我要做年輕科研人員的啦啦隊,為他們加油鼓勁。我希望我的捐款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有更多人關注、加入到科普工作中來?!?/p>
武昌區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黃旭華的捐贈將重點面向武昌區青少年,組織開展中小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進校園,組織開展“專家院士進校園”等特色活動,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長江日報 記者覃柳瑋 通訊員況昕昀 張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備180252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