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市英山縣方家咀鄉四棵楓村是典型的庫區村,一面環山,三面環水,版圖面積約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91畝,山林面積725畝,屬丘陵地帶,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共372戶1279人。四棵楓村人文旅游資源豐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近幾年來,四棵楓村立足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緊扣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笨傄?,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內修人文,外修生態,在抓好鄉村建設的同時,統籌推進鄉村治理,逐步把四棵楓村建設成為宜居宜業、文明和諧的美麗鄉村。先后獲評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湖北省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黃岡市文明村,多次被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報道。
四棵楓村全景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明鄉風的滋養,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之魂。四棵楓村兩委始終堅持“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思路,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以文明村鎮創建為載體,建立健全“一約四會”新模式,打造出一個鄉風文明的善治鄉村。
一、用好“一約四會”,深化移風易俗
積極成立農村思想道德協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破除陳規陋習,大力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遏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以及亂砍濫伐、網魚電魚、焚燒秸稈等不文明行為,在原有基礎上規范制定章程、管理辦法及隊伍建設。
一是制定村規民約。發動群眾小組討論,共同訂立《四棵楓村村規民約》并公示,對全村群眾在家風家教、鄰里和睦、社會治安、環境治理、清潔衛生、森林防火等領域進行了系統規范。
村規民約
二是明確“四會”工作職責。思想道德會由正直、有威望、有經驗的老黨員、離退休干部等人員組成,負責群眾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評議,維護公平正義,倡導文明新風。村民議事會由村民代表中的骨干組成,一般由村黨支部紀檢委員兼任,負責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宣傳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并對全村重點工作、重大事項進行分析討論,向村“兩委”提供決策參考。紅白理事會由退休老支書任會長,現任支書任副會長,由有經驗、有特長的村民、黨員代表組成,負責宣傳倡導勤儉持家、厲行節約文明風尚,協助群眾嚴格按照標準操辦紅白喜事。禁毒禁賭委員會由責任心強的村民代表組成,一般由村級警務助理員兼任,負責禁止賭博行為、杜絕毒品流入和禁止吸毒,宣傳賭博和吸毒危害,正面引導群眾自覺摒棄陋習。
宣傳欄
三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充分利用“道德講堂+百姓宣講+文化文藝+志愿服務”活動載體,開展各種主題的道德講堂7場次、惠民文藝演出等活動15場,寓教于樂、成風化俗,凝聚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強大氣場。充分利用村廣播、村務公開欄、文化墻、垸組會等方式開展“我的村莊,我的家園,我來愛護”主題宣傳活動,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好兒媳”、“好鄰里”、“衛生清潔戶”、 “好少年”等評比活動,樹立典型引領,弘揚優秀傳統。多年來,無刑事犯罪和群體事件發生,文明家庭、好人好事不斷涌現,村民精神境界、道德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二、樹立文明新風,提高服務質量
加強文化宣傳培訓,創新“一約四會”形式,推進志愿服務建設,進一步提升黨員群眾文明素養,營造和諧文明新風。
一是完善文化設施建設。新建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基地,配套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中小學生勞動實踐教育基地、畢昇活字印刷體驗館、民俗文化五谷畫展覽館等基礎設施,并融入了核心價值觀、中國夢、二十四孝、“村規民約”等公益宣傳,成為當地村民及游客了解紅十字文化和畢昇文化的重要窗口。扎實推進百姓大舞臺、農家書屋建設,積極溝通文藝文化小分隊深入鄉村開展送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畢昇活字印刷體驗館
二是推進鄉風文明超市建設。組織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員、紅白理事會成員、農村思想道德協會成員和部分村民代表組成“鄉風文明超市”理事會,對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環境整治、誠實守信、孝老愛親、鄰里互助、樂于助人、移風易俗、志愿服務等行為進行積分獎勵,并使用積分兌換相應分值的日常生活用品,以小積分兌出大文明。四棵楓村鄉風文明超市作為方家咀鄉第一家鄉風文明超市,自建成以來已開展積分評定3次,服務群眾百余人次,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
百姓大舞臺
三是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廣泛動員村黨員、道德模范、鄉賢能人組建一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注冊志愿者120人,占村常住人口的13%,志愿服務骨干隊員40余人,常態化開展了衛生健康知識宣傳、貧困家庭救助、紅十字知識宣傳、災害應急演練、應急救護技能普及等志愿服務活動。2021年7月,村志愿服務隊隊長陳艷登,作為英山紅十字會救援隊志愿者赴河南新鄉參加消殺防疫工作,展現了四棵楓村人的良好精神風貌。
三、弘揚文明新風,助推鄉村振興
四棵楓村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 多渠道吸納社會資金,以“紅星黨員服務站”、“農家書屋”、文體活動廣場等為依托,積極參與鄉村文化陣地建設、文旅產業發展和公共服務、美麗鄉村建設,形成鄉風文明建設促進產業發展的良好局面。堅持黨建引領,通過“一約四會”組織發動群眾廣泛參與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中來,全面提升全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圍繞鄉村振興,大力改善全村基礎設施,產業開發已具規模,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真正實現了“天藍地美、村美院凈”。
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建好“四好農村路”。連接四季花海景區和201省道的11米寬“九大線”建成通車,串起了“山水林田湖,城鎮鄉村景”,打造出美麗風景線、城鄉產業線和生態富民線。穩步推進戶廁改造。堅持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質量標準,全村農戶旱廁基本全部拆除,完成改廁280戶,新建1座旅游公廁、7個小組公廁。
二是加大村莊整治力度,推進村史館建設。將原老村部升級改造為村史館,使之成為黨員干部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進力量的紅色基地和村民傳承鄉土文化、留住鄉情鄉愁的重要載體。大力推行垃圾分類,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的垃圾集中處理模式,配備專職保潔員3名、垃圾轉運箱8個,分發農戶垃圾桶370個,做到戶有垃圾桶,塆有垃圾箱,讓垃圾有處可放、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著力推進垸落整治。持續優化村民人居環境,打造六組、八組崗陳塆等三處文明垸落。立足依山傍水的自然資源稟賦,對村主干道沿線進行環境整治,觀景臺、望江亭、環山木梯、仿古文化墻等附屬設施配備到位,讓四棵楓村沿線成為全縣網紅拍照打卡地、生態休閑旅游地。
三是聚焦綠色發展,打造特色產業。該村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搭配,突出綠色產業建設,把高效、綠色、有機作為該村農業發展方向, 全村建成苗木基地70畝、果木蔬菜采摘大棚23個、高效茶園200畝和光伏發電站1座(裝機規模達143千瓦),引進湖北碧楓港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湖北惠樂普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英山縣四棵楓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等多家旅游產業市場主體,引導開辦特色民宿、耕地認領認種、農事活動等特色項目,改造發展農家樂30家,旅游高峰期每日接待量近500人次,村集體經濟年增收近20萬元。(湖北省農業農村廳)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備180252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