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西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成果展示。
鄖西是一片神奇美麗的土地,一條古老的天河孕育了牛郎織女故事,演繹了至善至愛的傳奇。今年來,鄖西縣緊緊圍繞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目標,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推進“六個十堰”工作品牌走深走實,用群眾“點贊量”檢驗創建“含金量”,釋放“活力因子”,綻放文明風采。
統籌整合資源 讓實踐陣地強起來
旗鑼傘扇、八抬大轎、十里紅妝……連日來,在鄖西縣雙石溝民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有著紅妝之韻、紅妝之美的中式婚禮《十里紅妝》民俗表演準時上演,不遠處天河民俗館館長陳方藝正在進行民俗文化志愿宣講。
鄖西縣持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從擴面向提質、從聚人氣向聚人心轉變,現已建成1個中心,18家實踐所,286家實踐站,6個實踐廣場,320個實踐點,培養基層骨干理論宣講員120余名,讓“文明實踐·理響十堰”在鄖西蔚然成風、遍地花開。
培育先進典型 讓身邊好人多起來
一座城市因好人而有溫度,不斷完善縣、鄉、村三級先進典型發布機制,深入挖掘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先后推出了魏登殿、翁新強、劉廷洲、馬正發、江世娥等一批典型人物,積極落實禮遇,新建好人廣場,多措并舉、立體化傳播身邊好人正能量,“好人之城·德行十堰”在鄖西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特色志愿服務 讓群眾心坎暖起來
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接地氣,才有生命力。聚焦“志愿之城·大愛十堰”,積極組織注冊志愿者7.1萬人、志愿團隊325支,把志愿服務融入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疫情防控、應急救援等工作,打造了“萬名鄖鵲”“老船工救援隊”“小喜鵲志愿服務隊”“阿慶嫂茶館”等志愿服務品牌,推出原創快板節目《為垃圾分類我點贊》,開展“文化進萬家”活動,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文藝精品,服務到群眾“心坎里”,讓群眾心暖起來。
推動移風易俗 讓文明新風濃起來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圍繞著“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鄉村治理,開展“十星創建·新風十堰”活動,累計評選十星黨員1000余名、十星校園10個、十星單位30家,十星戶(家庭)550余戶,高標準打造七夕廣場、羊尾鎮李家棚、關防鄉沙溝村十星(新風)長廊,培育“五福人家”“三好家庭”等系列新風品牌,達到立德育人,潛移默化的效果。
打通毛細血管 讓城市交通暢起來
“以前,每天早晚高峰這里都會堵車,現在這條‘斷頭路’通了,道路順暢了,方便多了?!本用耜惏⒁陶f。聚焦“文明交通·暢行十堰”,把創文工作做到老百姓“急難愁盼”上,在打通城市交通大動脈同時,暢通城市微循。今年來,完成職教園區900余米道路建設,打通消防巷、園林路、天河路、情侶路3500余米道路,啟動智慧停車項目,新增停車泊位2850個,有效緩解城區通行、停車壓力。
厚植生態底色 讓七夕浪漫城美起來
堅持城區即景區,不斷做精縣城、擦亮集鎮、建美農村,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實施“七夕勝境”提檔升級工程,建設串聯鄖西古八景、展現七夕文化的“天河綠道”。今年來,城市公共綠地補植各類喬木、花卉20.4萬余株,以清新悅目的城市景觀,打造文明會客路線,助力“典亮十堰”。
文明是城市進步的標志和靈魂。鄖西縣委書記查宏要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理念,再鼓干勁、再加力度,真抓實干,確保如期創成全國文明城市,為鄖西加快建設“經濟倍增示范區、綠色發展新高地”、奮力打造“鄂陜毗鄰地區中心縣城”提供思想引領和精神文明支撐。(十堰晚報 文、圖/通訊員 吳炎鍵 田乾民)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備180252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