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向榮的竹溪城。
一堂堂“理響”講堂,用鄉音傳遞黨的聲音;一支支宣講小分隊,將黨的理論送達百姓的心坎上;一抹抹“志愿紅”活躍城鄉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竹溪縣圍繞群眾新需求,貫通“四單”運行模式,不斷發展壯大志愿者隊伍,培育文明實踐項目,豐富群眾文化活動,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落地生根,“六個十堰”工作品牌蝶變花開,浸潤群眾心田。
“理響”入腦入心。該縣組織鄉村振興“戶戶走到”志愿者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微宣講”;鄉鎮實踐所發動“五老”“鄉賢”,用方言土語、“大喇叭”等方式,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年以來,8000多名黨員干部,開展宣講948場次,惠及群眾20萬人次。
服務如影隨形。由縣委書記任總隊長的縣級志愿服務總隊,8+N專業志愿服務隊和32支特色志愿服務支隊,7.22萬名志愿者,覆蓋各行各業各系統、貫通縣鎮村大網絡。圍繞群眾點單需求,制單90個志愿服務項目,培育重點志愿服務項目20個,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3100多件,群眾滿意率99%以上。
好人有位有為。該縣厚植道德沃土,建設好人一條街、好人廣場、好人長廊,組織開展道德模范巡講、巡展、巡演、禮遇典型模范,通過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引領社會人人爭當好人,推動這座好客向善、大愛之城躍上文明新高度。
家風賡續傳承。按照“人立言、家立規、族立訓、村立約”的要求,建立“孝、勤、禮、德、信、善”等人文六德,將深化家規家訓進萬家活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黨史學習教育等相結合,統籌謀劃,統籌推進。打造新風長廊,建設德鄰院,組織開展“立改樹傳做”主題實踐活動,持續開展“十星”系列創建,推動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組織開展“五好家庭”“家庭五美”等評選,推出一批“慈母孝子”“德公鄉賢”等家風典型。
幸福顯著提升。聚焦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痛點,開展“百日攻堅補短板”專項行動,19條背街小巷告別臟亂差,47個老舊小區和3個農貿市場舊貌換新顏;建成15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站、291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打通微循環道路3條,施劃停車泊位2.2萬個。全面開展“最干凈”指數測評,推動公共廣場、農貿市場等“見底色”“亮本色”。讓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不斷推進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建設書香竹溪、健康竹溪、康養竹溪,建成15分鐘生活圈、健康圈、文化圈、托幼圈、養老圈。
竹溪縣委書記柯尊勇說:“竹溪將以拉練活動為新的起點,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往深里做、往實里做、往群眾心里做,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化品位、群眾生活質量、百姓幸福指數?!?(十堰晚報 特約記者 郭軍 通訊員 曾濤)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備18025215號